台湾年轻人黄元泽向参访者介绍他的文创作品。 张金川 摄
中新网漳州十二月二十五日电 “作为‘台二代’,接力家族传统企业不仅仅是守成,需要慢慢转型成长;同时国内机会广阔,可以朝外部非常多有关行业进步。”加入扎根国内的家族企业12年,黄元泽日前向中新网记者道出了我们的经验之谈。
台湾年轻人黄元泽同意采访。 张金川 摄
今年38岁的这位台湾年轻人,现在不只顺利“接棒”爸爸的服饰代工企业——龙海万里川工业进步公司,还有了我们的创业项目——数码服饰印花。这个月初,他参加福建漳州台商资金投入区举办的海峡两岸保生大帝信俗文化节文创设计大赛,还获得了铜奖。
台湾年轻人黄元泽向参访者介绍他公司生产的运动套装。 张金川 摄
“将保生大帝信仰中的国母狮元素印在口罩上,这让我看到传统文化与文创结合的新方向。”对于我们的获奖文创作品,黄元泽颇为认可:既帮助疫情防控,也传播保生大帝文化。
新冠疫情发生后,龙海万里川工业进步公司积极转产防疫物资,增设两条口罩生产线,可日产10万片医用防护口罩。到今天,口罩生产线仍在无尘无菌车间内运行生产,提供周围企业疫情防控之需。黄元泽因积极参与疫情防控,而获得第三届“漳州年轻人五四奖章”。
台湾年轻人黄元泽介绍自动车花机与数码印花机器等。 张金川 摄
在龙海万里川工业进步公司的展厅内,足球、高尔夫、羽毛球等各种运动的套装挂满橱窗,还有定制的护士服、校服、工装、环卫服等分区摆设,让整个展厅俨然成了一个服饰商场。
黄元泽告诉记者,早在1989年,爸爸黄信辉就“登陆”打拼,1993年在祖籍地漳州创办了这家服饰代工企业;自己也跟随爸爸的脚步,2000年高中一毕业就来到国内求学。
台湾年轻人黄元泽介绍自动车花机与数码印花机器等。 张金川 摄
由于家族企业主攻日本市场,黄元泽进入华侨大学日文专业就读,后来还曾去日本留学。2008年,他进入爸爸的企业。
对比前后20年的变化,公司所在地从一片荒芜进步成台企密集的漳州台商资金投入区,爸爸黄信辉已担任漳州台商资金投入区台商联谊会会长,自己也渐渐成长为公司副总经理,黄元泽感叹国内进步飞快,“相信会愈来愈好。”
台湾年轻人黄元泽介绍自动车花机与数码印花机器等。 张金川 摄
公司车间里,一排排自动车花机与数码印花机器有序运行,织布、印花、洗水、刺绣加工等服饰生产的整个产业链条一应俱全。黄元泽说,公司商品大多数出口日本,长期生产ASICS、YONEX、LeCoqSportif等国际运动品牌订单,同时生产护士服、校服等制服。
“近年来,企业拓展内销,已经为当地43所学校与多所医院提供服饰。”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不容易,但黄元泽表示,立足国内市场,拓展内销,“国内市场非常大是一定的,相信有非常多机会。”
新冠疫情发生后,黄元泽企业积极转产防疫物资,增设两条口罩生产线,可日生产10万片医用防护口罩。 张金川 摄
除扩大订单量外,黄元泽正计划成立自主品牌,借由国内发达的电子商务平台拓宽推销途径。他说,在电子商务浪潮下,也曾“试水”,“电子商务将会是公司开辟新市场的好方向。”
眼下,传统企业常见遭遇“用工难”。“人力本钱上升、招工难,直接限制了用工型企业的增产扩产。”对此,黄元泽与爸爸正加强企业智能化,“尚不足以填补人工空缺,但用机器取代人力,是将来的进步趋势。”
看很大陆市场前景、推广新业态与自动化带来的便利,黄元泽建言“台二代”不止步于接班。 张金川 摄
对于有些企业向东南亚迁移,也曾赴东南亚考察的黄元泽和他的爸爸却坚定深耕国内。黄元泽觉得,国内的工人素质较高、交货快,产业链完整,综合起来效益更好。
现在,黄元泽的数码服饰印花项目成功落地,不只供给家族企业,也接到不少外部订单。家族企业订单稳定,给了他更多信心。黄元泽表示,“台二代”不止步于接班,“要跟上国内产业进步的大方向,去发展新项目。”